株洲拼团购房187群(81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220人申请入群

楼市乱象:消费贷款大量违规入市!

发布时间: 2017-09-14 15:30:57

来源: 新华社

分类: 行业动态


 据报道,近期江苏、北京、深圳三地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行先后发文,提示辖内银行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大幅增长,存在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,并要求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。

 

  不少网民表示,消费贷款用途错配现象严重,既有个别银行利益驱动原因,也暴露了监管短板。对于“假消费真买房”的现象,必须快速出手,加强监管,并对违规银行给予严厉处罚,做到防微杜渐。

多地监管部门严查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

据Wind数据显示,今年前7个月,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.06万亿元,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,而去年全年仅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8305亿元。

 与此同时,上市银行的半年报纷纷披露,消费贷款增速惊人。如截至6月末,平安银行消费金融贷款余额达2770.90亿元,上半年新发放贷款1294亿元,同比增长255.49%;建设银行消费贷款余额今年上半年激增830.37亿元,较去年末增长110.66%;光大银行消费贷款余额为3723.62亿元,上半年新增540.91亿元,较去年末增长了17%。

据报道,近年来,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用途错配现象严重,大量资金披上个人消费贷款的外衣,暗地里违规“输血”楼市,银行业风险隐患激增。有业内人士称之为“假消费真买房”。

  网民“M莫开伟”称,应该说,当前银行收缩和严控个人消费贷,是在控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大环境下,不得已实施的一种政策;也是对近年银行个人消费贷大幅增长采取“急刹车”;同时,更是对监管部门从严监管个人消费贷而采取的必要手段。必须指出的是,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,银行机构严控个人消费贷的信贷行为,都是值得肯定的。

 记者在多个城市调查发现,消费贷款穿上各种“马甲”流向楼市。

  --房地产中介牵线搭桥,以“房抵贷”和第三方中转的方式,套取贷款用于购房。

  在上海市闵行区的一家大型房产中介的门店,中介人员听说记者凑首付有点难度后,直接说“只要不超过100万元,我们来帮你搞定”。

  随后,该中介人员详细地介绍了操作流程--一种是进征信系统的,需要有房产等做抵押,年化利率6%-7%,这种贷款可以直接打入个人账户;另一种是无抵押,现在国家不让钱直接流入房地产,得找第三方来让贷款中转一下。但这种要收1-2个点的手续费,利率也是6%-7%。“我们跟银行都是有合作的,以上2种方式都可以做到30年。”

各路观点:

财经评论员莫开伟指出,消费贷等非房贷资金变相流入楼市,是把一些支付能力不足的人拉入了房地产市场,一旦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出现逆转,违约风险暴露,会造成相当的金融风险;还有部分消费贷款是由P2P等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金穿透而来的,其间不少游离于现有监管体系的视野之外,潜藏并易诱发较大金融风险隐患。

  “银行这几年受利率市场化冲击,利差收入减少,而个人消费贷款相对风险低、利率高,对银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对消费贷款的真实资金用途存在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’的问题。”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。

某民营银行总行行长告诉记者,消费贷进入楼市确实起到了加杠杆的作用。居民在房价上涨预期下,急于借钱入市。只有多措并举扭转居民的单方看涨预期,才能真正堵住楼市的“配资”通道。

  莫开伟表示,遏制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楼市,要靠监管机构建立灵敏、动态的监管机制,建立信息共享平台,实现监管精准有力。

责任编辑: jingjing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